乡村研究数据库 >
“血缘—地缘”网络权力的调适与变革——以渝东南M村为例
“血缘—地缘”网络权力的调适与变革——以渝东南M村为例
报告字数:63943字
报告页数:70页
摘要:作为族称的“苗”不会变化,但它指代的人以及文化、符号却时刻在变化,尤其“血缘—地缘”网络中M村“苗”的权力运作方式,总会呈现与时俱进的调适与变革过程。当新型苗族知识文化符号遮盖了村民的日常生活,大部分苗民并不能有效参与到这种嫁接式文化符号的变迁中,民族话语或多或少地显露了“经纪”的属性。新中国成立后,革命话语与民族话语接连入村,国家意识形态重塑了“苗”,苗民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被激发,既有族群的传统知识体系和“血缘—地缘”网络产生了分化。改革开放以来,在民族话语引导下,村落权力精英与地方政府和社会机构开展广泛有效协作;原有核心家庭原子化正将“民族”“宗族”“血缘—地缘”等网络权力和群体分类模式进一步淡化虚化,由此共铸了苗族身份和社会共同性的正当性与典型性。
文章目录
- 一、M村的“血缘—地缘”网络权力
- (一)渝东南的M村
- (二)M村“血缘—地缘”学术镜像
- 二、M村权力网络的传承与认同
- (一)权力教化网络
- (二)族群互动网络
- (三)权力网络与族群认同
- 三、M民族村的国家权力
- (一)民族村的权力符号
- (二)民族通融的生活共同体
- 四、开放语境下的M村文化
- (一)村落中的“国家”
- (二)从双语教学跃迁到三语教学
- (三)村落中的流动空间
- (四)流动空间的异质性与新经验
- 五、M村权力网络的变迁
- (一)日常生活中的权力网络
- (二)苗—汉通婚与民间信仰的通达
- (三)核心家庭原子化
- (四)传统文化教化权力的弥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