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老龄化农村社区养老的弱反馈模式研究——以W县魏村为例
老龄化农村社区养老的弱反馈模式研究——以W县魏村为例
报告字数:71767字
报告页数:73页
摘要:西北W县一个老龄化农村社区显示,当地家庭结构的变迁以及不同时期家庭内部析产等能够影响老龄化农村社区治理中的养老方式。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家庭出现核心化、少子化、老龄化,人口流动加快,建立于小农经济之上的家庭文化和家庭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家庭养老”在观念和实践层面都遇到挑战。人们随之对自己的养老方式做出调整,即将进入老年阶段的村民有目的地保留一部分土地作为养老资本,选择“自我养老”。老龄化农村社区养老的“弱反馈模式”,既区别于费孝通“反馈模式”描述中的中国传统养老方式,又区别于西方的“接力模式”。父代在抚育上依然不遗余力,子代的反馈因社会经济和人口结构的变化而变得比较脆弱,但子代和父代之间依然互帮互助,形成养老的“弱反馈模式”。
文章目录
- 一、导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命题与概念
- (三)研究方法
- (四)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地点的经济社会状况
- (一)当地整体情况
- (二)W县农村和农业的基本情况
- 三 2010年之前魏村家庭结构的变迁
- (一)直系家庭与老年空巢家庭的概念
- (二)直系家庭的衰落和老年空巢家庭的普及
- (三)直系家庭的裂变
- 四、魏村家庭养老模式的变迁
- (一)“土地换保障”
- (二)代际“互惠”关系的重塑
- (三)“弱反馈”模式的维持
- 五、制度展望
- (一)魏村老人的养老意愿与制度需求
- (二)老龄化社区养老的社区参与
- (三)农村养老的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