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粮食主产区农地确权的实践偏误及确权模式优化
粮食主产区农地确权的实践偏误及确权模式优化
报告字数:11370字
报告页数:17页
摘要:对农地确权模式的区域异质性的分析反映了土地问题在我国的极端复杂性和重要性。正因如此,农地确权的具体实践与试图解决问题的预期结果相比会出现不同效果,即“实践偏误”。农地确权模式需要持续优化,而这种优化也必须紧密联系具体情况来确定,可通过改善环境条件、增强农民主体性、创新乡村治理、改良土地和综合利用农业资源等方式,因地制宜探索优化路径,为各地农村土地制度深化改革打下坚实基础,更好地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粮食主产区农地确权的实践偏误
- 一 农地确权政策预期目标
- 二 农地确权模式的实践偏误表现
- 第二节 粮食主产区农地确权的模式优化基础
- 一 国家层面:持续推进农地权利创新
- 二 地方政府层面:因地制宜持续释放确权红利
- 三 农户层面:保障自身权利,获得利益提升
- 第三节 粮食主产区农地确权的模式优化逻辑
- 第四节 粮食主产区农地确权的模式优化路径
- 一 改善环境条件,探寻农地确权的模式优化框架
- 二 增强农民主体性,激发农地确权模式优化的主动力
- 三 创新乡村治理,共谋农地确权模式优化策略
- 四 改良土地和综合利用农业资源,支撑农地确权模式优化的增益
- 五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强调农地确权模式优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