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村庄合作治理的社会基础
村庄合作治理的社会基础
报告字数:30114字
报告页数:35页
摘要:本文尝试从经济学、社会学、民俗学、心理学等交叉学科的视角来分析坎村合作的社会基础。坎村集体资源合作治理主要是在血缘伦理合作的基础派生出来的利他教化型合作、多次博弈型合作和协商共识型合作的产物,本文通过对利于合作的传统因素、为己利他的社会交换相互交织、村民的公平心理偏好、关系紧密的社会网发展出多种合作类型等方面分析坎村合作发展的逻辑。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利于合作的传统因素
- 一 村庄集体主义文化
- 二 信任和持续的关系
- 三 一致的行为规范
- 四 功能性的社会网络组织
- 五 坎村传统增强内聚力
- 第二节 为己利他的社会交换相互交织
- 一 利他行为的表现
- 二 利他行为的本质
- 第三节 村民的公平心理偏好
- 一 追求公平心理促进村民的合作
72124480 - 二 坎村具备公平心理产生的条件
72124481 - 第四节 关系紧密的社会网发展出多种合作类型
- 一 关系紧密的坎村网络共同体
- 二 坎村合作发展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