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系统2020年生态功能评估
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系统2020年生态功能评估

作者:黄永梅 陈锡云 朱忠礼 刘绍民

所属图书:祁连山生态系统发展报告(2021)

图书作者:丁文广 勾晓华 李育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报告字数:22196字 报告页数:35页
摘要: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黄河及诸多内陆河的重要水源地。本报告基于祁连山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系统的综合监测数据集,开展了2020年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生态功能评估。主要评估结果如下:①泛祁连山区的林∶草∶田∶水为1∶44∶1∶2,裸地所占比重最大;祁连山区的林∶草∶田∶水为2∶115∶1∶14,与泛祁连山区相比,森林、草地和水体的比例都有明显增加,是泛祁连山区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和固碳功能区;②2020年祁连山全域平均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约为98.96gCm-2a-1,其中森林最高,可达312.03gCm-2a-1,其他依次为农田、湿地、草地、灌丛和裸地;③2020年全域总固碳量约达197.81TgC,大通河—湟水流域和青海湖流域的单位面积固碳量最大,具有较强的固碳功能;祁连山区2020年的总固碳量约为35.78TgC,其中草地生态系统的固碳量占74.72%;祁连山国家公园2020年的总固碳量约为8.12TgC,也以草地固碳为主;④祁连山全区域2020年平均降雨量为195.1mm,属枯水年;不同生态系统年蒸散发量处于29.0~1163.0mm区间,芦苇湿地的蒸散发量最大,红砂荒漠的蒸散发量最小;全区域土壤水分处于亏缺状态,土壤储水量低,产流偏少。上述研究结果为系统深入认识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生态功能现状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并可服务于泛第三极的绿色发展。
文章目录
  • 一 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的固碳功能
  •         (一)2020年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的生产功能
  •         (二)2020年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的固碳功能
  • 二 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
  •         (一)祁连山典型生态系统水源涵养特征
  •         (二)祁连山全区水源涵养特征
  •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