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2022年温室气体遥感监测
2022年温室气体遥感监测
报告字数:5483字
报告页数:23页
摘要: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6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指出,2010~2019年全球表面温度较1850~1900年升高了超过1 ℃,温室气体变化对全球变暖的贡献最大。自1750年至2019年,二氧化碳增长到409.9±0.4ppm(增加了131.6±2.9ppm,47.3%),甲烷增长到1866.3±3.3ppm(增加了1137±10ppm,增长156%)。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温室气体形成一种综合的“自上而下”的约束,可以减少国家排放清单报告的不确定性,为国家自主贡献(NDC)的进展提供及时的量化指导,并且可以跟踪人类活动(森林砍伐、生态系统退化、火灾)和气候变化(干旱、温度压力、永久冻土融化以及海洋热力、动力结构的变化等)引起的自然碳循环变化。本报告基于多源卫星遥感数据以及地面TCCON站点观测数据,研制了2019年至2021年近地面XCO2和XCH4柱浓度卫星遥感数据集,并分析了重点城市的XCO2和XCH4浓度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2019年至2021年中国区域XCO2柱浓度年均值分别为408.13ppm、410.47ppm和414.03ppm,2021年较2020年增长了近1%。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全国XCH4柱浓度年均值分别为1.86ppm、1.88ppm和1.90ppm,平均每年增长约1%。大气温室气体的高值区域和人口密集区域重叠,而且温室气体浓度增速未减,说明我国温室气体减排压力还很大。北方“2+26”城市、长三角、珠三角、汾渭平原和成渝地区等主要经济区域的温室气体浓度高于全国平均值,但部分城市平均增速略低于全国平均值,说明国家能源结构改革在大城市试点已初见成效。
文章目录
- 8.1 大气二氧化碳(XCO2)遥感监测
- 8.1.1 2019~2021年中国区近地面XCO2柱浓度监测
- 8.1.2 重点地区XCO2柱浓度监测
- 8.2 大气甲烷(XCH4)遥感监测
- 8.2.1 2019~2021年中国区近地面XCH4柱浓度监测
- 8.2.2 重点地区XCH4柱浓度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