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成因比较:大别山与黄土高原“空间贫困陷阱”分异
成因比较:大别山与黄土高原“空间贫困陷阱”分异
报告字数:10995字
报告页数:18页
摘要:本文以大别山区的新县和黄土高原地区的延长县为例,以贫困发生率为因变量,从“人、业、地”三个维度选取自变量,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解析不同地理环境下贫困空间分异模式与作用机制,为区域减贫路径选择及贫困分异研究提供借鉴。本文认为,不同自然地理环境下农户致贫因素和贫困发生机理存在较大差异,分析对比同一尺度、不同地理环境下农村致贫因素和分异模式及作用机制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地域贫困的突出问题以及综合地域贫困的共性问题。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研究区域
- 第二节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 一 研究方法
- 二 因子选择及数据来源
- 第三节 大别山区和黄土高原地区贫困空间分布差异
- 一 大别山区:“点状”和“团块状”相间分布
- 二 黄土高原:“团块状”集聚特征明显
- 三 “空间贫困陷阱”集聚特征差异显著
- 第四节 大别山区和黄土高原地区“空间贫困陷阱”成因探测
- 一 贫困空间异质性分析
- 二 贫困空间分异成因及机理分析
- 第五节 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