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清代中后期四川寨堡的管理模式
清代中后期四川寨堡的管理模式
报告字数:21938字
报告页数:25页
摘要:本文从政府的管控、寨长的选拔、经费来源等角度,阐述了清代中后期军事体系下四川寨堡分层控制的管理模式,并揭示寨堡在这一阶段的转变。首先,本文指出清嘉庆年间为应对白莲教起义,将筑寨堡卫乡野上升为国家行动,地方官员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寨堡修建管理各事项,提高了寨堡防御力。至清后期中央控制力减弱,寨堡的管理不如前期严格和有效。其次,本文说明了清代对于寨长的选拔及其职责的规定。最后,本文阐释了办理团练与修筑寨堡两种清代乡村防御的重要措施,从中可见,清中后期以后,乡村武力得到较大扩张,在军事斗争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清政府对寨堡的控制与管理
- 一 战略高度:以皇帝谕令推行
- 二 明确奖惩:筑寨成效成为赏罚的重要指标
- 三 建章立制:寨堡修筑的规范化
- 四 行政推动:地方官亲临筑寨现场
- 五 区划专责:寨堡的分区管理
- 六 规范管理:对寨堡管理的深入
- 七 小结
- 第二节 寨长的选拔及其职责
- 一 寨长的选拔
- 二 寨长的日常职责
- 三 寨长的战时职责
- 四 小结
- 第三节 团练与寨堡的关系
- 一 兴团练和筑寨堡的区别
- 二 团练与寨堡的结合
- 三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