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我们还能不能回到陈翰笙时代?——兼论20世纪30年代的无锡、保定农村调查
我们还能不能回到陈翰笙时代?——兼论20世纪30年代的无锡、保定农村调查
报告字数:14478字
报告页数:21页
摘要:本文针对第一次“无锡、保定农村调查”后未完成的资料整理、研究工作,提出“能否按照陈翰笙的学术进路重新撰写出无锡、保定农村调查报告”这一问题,并进行了尝试性讨论。本文认为第一次无锡、保定调查是为了论证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其命运,报告论证的结论就是中国社会乃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非“中国经济派”所坚称的资本主义社会。陈翰笙不太认可张培刚的《清苑的农家经济》,是由于两人研究问题的侧重点已经不同进而引致的观点差异,且张培刚所利用的仅是保定农村调查的部分资料,即11村中3村的资料。
文章目录
- 一 引言:为什么要讨论这样一个话题?
- 二 丢失的报告可能写了什么?
- 三 为什么陈翰笙不太认可张培刚的《清苑的农家经济》?
- 四 后人在材料运用上的困难和误读
- 五 我们能不能回到陈翰笙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