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农民工“转工”研究
农民工“转工”研究
报告字数:12084字
报告页数:15页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收集达成文具厂流动人员的情况和普工群体的转工意愿,探讨农民工主体的“转工”行动。分析显示,转工人群中,30岁及以下的农民工占绝大多数,转工者多数学历偏低;相当一部分年轻农民工有两次及以上的转工经历。依据转工原因可将农民工转工分为三种类型:基本需求没有得到保障而引发的转工、幸福感缺失引发的转工、群体性事件引发的转工,可见,公平、自由、开放等成为青年农民工考虑转工的重要因素。从农民工主体性实践的策略性意义来看,“转工”是青年农民工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自我实现方式、表达方式等。
文章目录
- 一 “转工”农民工主体的行动
- (一)转工群体及概况
- (二)转工的原因与目的
- (三)转工的一般路径及影响
- 二 “转工”作为主体性实践的策略
- (一)“转工”作为一种自我保护方式
- (二)“转工”作为一种自我实现方式
- (三)“转工”作为一种表达方式
- (四)“转工”作为一种行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