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脱贫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的价值、质量困境与对策——基于甘肃省临夏州的实证调查
脱贫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的价值、质量困境与对策——基于甘肃省临夏州的实证调查

作者:赵丹 周兆海 林晨一 赵阔

赵丹 周兆海 林晨一 赵阔##邬志辉 李涛

所属图书:中国农村教育评论(第五辑)

图书作者:邬志辉 李涛

出版时间:2023年04月

报告字数:15853字 报告页数:20页
摘要:本文通过对“三区三州”地区甘肃省临夏州的调查发现,脱贫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现状仍有待改善,其困境主要体现在:学校空间可达性水平较低、教育资源配置水平不高、教育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均有待提升。因此,本文建议增加教育资源有效供给,改善小规模学校办学环境;深化小规模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学习获得感;创新办学模式,促进脱贫地区小规模学校内涵式发展;建立个性化评估督导机制,注重教育质量隐性因素;多元主体协同建设小规模学校,助力脱贫地区教育振兴。
文章目录
  • 一 研究缘起
  • 二 脱贫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的重要价值
  •         (一)保障脱贫儿童就近入学,促进弱势群体受教育权的空间正义
  •         (二)满足脱贫儿童优质教育需求,补齐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短板
  •         (三)提升弱势群体人力资本水平,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         (四)传承乡土文化、提升社会认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 三 脱贫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
  •         (一)学生上学距离较远,学校空间可达性有待提升
  •         (二)教育资源质量及利用率不高
  •         (三)课程教学模式与小规模学校实际不够契合,教育过程质量偏低
  •         (四)学生学习效果与优质学校存在差距,学校教育结果质量较低
  • 四 提升脱贫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的对策建议
  •         (一)增加教育资源供给,改善小规模学校办学环境
  •         (二)深化小规模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学习获得感
  •         (三)创新办学模式,促进脱贫地区小规模学校内涵式发展
  •         (四)建立个性化评估督导机制,注重教育质量隐性因素
  •         (五)多元主体协同建设小规模学校,助力脱贫地区教育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