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21世纪“双减”政策下流动儿童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反思
21世纪“双减”政策下流动儿童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反思
报告字数:19655字
报告页数:23页
摘要:本文针对珠三角地区的流动儿童进行研究,探究“双减”政策的实施对流动儿童及其家长的影响。在“双减”政策的落实方面,本研究发现,“双减”政策产生了一系列的积极影响,包括有效缓解流动儿童学习压力、减轻家庭教育支出负担、开展丰富的课后服务及提升学生参与情况等等。同时,本研究也注意到,学校课后服务落实情况及效果差别明显,课后服务项目并不能完全满足当前流动儿童及其家长的需求。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双减”政策对家庭教育产生的阶层差异影响,发现家长的教育模式差异强化了子女教育获得不平等的再生产,教育劣势的“双重困境”进一步加强。这使得流动儿童家长的教育焦虑更甚,从而采取进一步的“增负策略”。本研究针对“双减”政策可进一步优化的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促进“双减”政策的落实。
文章目录
- 一 背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方法
- (三)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二 课后服务现状
- (一)“双减”有效缓解流动儿童学习压力,家庭教育支出负担有所减轻
- (二)流动儿童课后服务满意度高于家长
- (三)课后服务参与率较高,作业托管类收费低于兴趣课程费用
- (四)课后服务未能满足家长及儿童的多样化需求
- (五)学校课后服务落实情况及效果存在差别
- 三 “双减”政策下的家庭策略
- (一)不同阶层家庭在空闲时间的亲子陪伴表现差异明显
- (二)家长教育模式强化了子女教育获得不平等的再生产
- (三)“双减”后流动儿童家长教育焦虑进一步提升
- (四)教育焦虑带来的“增负策略”和“影子教育”
- 四 政策建议
- (一)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促进教育资源普惠优质发展
- (二)因地制宜提供课后服务,满足流动家庭和流动儿童多样化需求
- (三)加强家校互动,提高家长教育参与深度
- (四)推动社区营造,促进社区在教育中提供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