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20世纪被流动的童年:留守/流动儿童的生活史分析
20世纪被流动的童年:留守/流动儿童的生活史分析
报告字数:21362字
报告页数:26页
摘要:儿童留守和流动的经历并非割裂的状态,而是一个连续、动态的变化过程。通过对一批20世纪90年代末期进城流动的农民工子女20年后的回访,本文提出一个分析框架解释儿童“留守/流动”身份变化过程,如何为一套整体出发、环环相扣的微观制度所建构。基于对18名已经成年的农民工子女及其家庭成员的生活史访谈,我们从流动儿童的童年经历出发,围绕流动儿童的家庭生计/监护能力、城市就学机会/打工子弟学校和社会空间/关系再生产三个维度着手分析,从中透视不同的微观制度如何建构农民工子女的童年生活。我们的分析也表明:农民工的家庭化流动在城市实现了空间和社会关系的再生产,形成了一套以亲缘和乡缘为基础的社会网络,这对今天的流动人口城市公共服务政策提供了某种启发。
文章目录
- 一 重新审视“留守/流动”童年历程
- 二 研究方法与资料说明
- 三 留守与流动:一个连续的童年经历
- 四 被流动的童年:家庭、学校与社区
- (一)家庭生计模式与监护能力
- (二)城市就学机会与打工子弟学校
- (三)儿童社会空间与社会关系再生产
- 五 余论:未完结的童年历程与政策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