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近代甘肃的经济与金融状况
近代甘肃的经济与金融状况
报告字数:27385字
报告页数:31页
摘要:近代甘肃仍然是传统的农业社会,经济落后,农业生产仍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产量低下;在工业方面,则没有几家近代工厂,以手工业工场或家庭手工业作坊为主。商业模式主要是传统的私营商业,标期收款。与落后的经济水平相对应,近代甘肃的金融机构主要有票号、钱庄(银号)、当铺等几种形式。票号、钱庄均以信用放款为主,不同点是票号以存放款为辅业,主要是为融通资金,其客户多为大商人,号称“汇通天下”;钱庄则主要对中小商人放款。票号在晚清时执甘肃金融之牛耳,其总号多设于山西,甘肃多为汇兑庄。票号的兴盛源于汇兑官款,发展壮大后,由初期的专营汇兑逐渐过渡为兼营存放款。钱庄则资金微薄,发展缓慢。民国成立后,票号逐渐淡出历史舞台,钱庄逐渐发展壮大。民国前期,金融市场的主体是钱庄,其信用甚至超过了随政局动荡而开设或关停的官银号、银钱局。当铺则主要开设于县城、集镇等地,采用质押放款形式,其资金周转时间长,在国民政府废两改元后逐步式微。虽然在国家银行入驻之前甘肃金融市场上的主体是传统金融机构,但是仍然出现了现代银行的萌芽。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甘肃经济概况
- 第二节 传统金融组织
- 一 票号、钱庄
- 二 当铺
- 三 合会
- 四 官银钱局、官银号和平市官钱局
- 第三节 甘肃现代银行业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