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银行业与战时甘肃农业开发
银行业与战时甘肃农业开发
报告字数:55923字
报告页数:61页
摘要: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侵华的深入,东北沦陷,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的大部分处于战火中,西南、西北成为国民政府相对稳定的大后方根据地。由于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国民政府一面抗战,一面加强建设以支援抗战,实行了“抗战建国同时并进”的战时政策。基于多方面考虑,国民政府对其西部大后方进行了总的定位,提出“西南是抗战根据地,西北是建国根据地”并加大了对西南、西北的开发与建设,出现了近代西南、西北开发的“黄金时代”。发展农业、确保战争物资的供应成为国民政府后方建设的重中之重。在政府的引导和银行业的支持下,通过改良旧有品种,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在全省尤其是河西地区利用农业贷款,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工程,改善了农牧业生产的条件,促进了战时农业生产的发展,使甘肃粮食总产量连年稳步增长,为抗战提供了更多的军粮和马匹,支持了长期抗战的进行。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银行业与甘肃农贷
- 一 抗战前甘肃农村概况
- 二 抗战时期甘肃农牧业的发展
- 三 抗战时期甘肃小额农业贷款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 第二节 银行业对甘肃农田水利的开发
- 一 对河西走廊农田水利工程的贷款
- 二 对甘肃农业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