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社会治理的基层经验——走向居民共治:社区互助合作治理
社会治理的基层经验——走向居民共治:社区互助合作治理
报告字数:22009字
报告页数:27页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发布的《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中亦明确指出,“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笔者认为,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党领导的社区互助合作治理是其中的重要路径,这也是探索向共产主义的国家合作社发展的长期历史过程。首先,从个体需求角度出发,互助合作是自由自主的个体的本能需要,也是由“人”所组成的“社会”的本质特征。如何更好地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合作,是中国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本质属性。其次,从组织建设角度出发,满足人的互助合作需要,就需要进行从人的互助合作到互助合作组织建设的逻辑转换,建设各类正式互助合作组织,也即只有人在组织中,人才能在社会中。同时,只有通过互助合作组织建设才能让居民在共同体中收获个人成长、实现利益共享、做到风险共担。再次,从社会建设角度出发,与资本主义国家自发产生维系的互助合作(市民社会)不同,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互助合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有秩序的互助合作(互助社会),以保证社会主义人口大国的政治稳定和社会自由。故而,本文提出,互助合作是居民组织化的根本形式,代表了将党的领导推进到居民因共同生活、共同利益需求产生的互助与合作之中,居民组织向建立利益共享机制-社会经济方向发展,基层社会治理也将因居民共富而真正走向居民共治。本文就依托北京市回天地区的创新实践,尝试对社区互助合作治理进行理论模型建构,并以H1社区这一村改居社区为例,分析党建引领互助合作制社区治理模式。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社区互助合作治理模式分析
- 一 理论模型构建
- 二 互助志愿服务
- 三 组织协同共进
- 四 互助合作经济
- 第二节 党建引领互助合作制社区治理
- 一 村史背景与社区情况
- 二 利益共同体:合作社经济及社区福利服务
- 三 社群共同体:社区互助志愿服务
- 四 党建引领:从先锋模范到引领共建
-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