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汾河流域生态治理成效与经验研究
汾河流域生态治理成效与经验研究
报告字数:13158字
报告页数:17页
摘要:汾河是山西境内第一大河,黄河第二大支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山西经济快速发展,汾河流域地下水超采、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减少、水域面积萎缩、河道变窄甚至断流,生态功能退化、河流水质污染自净功能衰退以及河道渠化、断流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山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践行“两山”理念,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强化顶层设计、严格落实河湖长制、统筹谋划以汾河为重点的“七河”流域生态保护,创新水利事业投融资机制,深入推进减污减排与综合整治,汾河流域生态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但流域生态功能依然脆弱,自我修复、自我净化功能仍很薄弱。汾河流域生态治理是一项任务繁重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勇担历史重任,应牢固树立生态治理是一项艰巨的政治任务理念,不断拓展治理资金渠道、深化治理合作模式、扩大合作范围,久久为功,不断推进这项民生工程、后代工程走向深入,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美丽山西提供坚实的水保障和水支撑。
文章目录
- 一 汾河流域自然和经济社会概况
- (一)自然资源情况
- (二)经济社会情况
- 二 汾河流域生态治理的做法
- (一)统筹推进、源头治理
- (二)专项行动,建设生态廊道
- (三)全领域参与生态治理与修复
- (四)创新筹资模式,缓解资金困难
- 三 取得的成效
- (一)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
- (二)风光美起来、物种多起来
- (三)景观建起来、环境亮起来
- 四 经验与启示
- (一)强化顶层设计
- (二)落实“河湖长制”
- (三)编制专项行动方案
- (四)定期巡视、限时整改
- 五 存在问题和建议
- (一)强化顶层设计,完善生态治理制度体系
- (二)众筹各类资金,设立生态治理保障基金
- (三)细化功能分区,探索水土流失治理模式
- (四)重点项目推动,持续推进矿山生态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