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数量关系与估算
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数量关系与估算
报告字数:9702字
报告页数:17页
摘要: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曾盛赞资本主义对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认为资产阶级在其不到一百年的统治过程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本主义对生产力的强有力推动源自其特殊的生产方式,这直接表现为资本要通过雇用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力,完成剩余价值生产和持续不断的资本积累。这里暗含了在不具有人身依附关系的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基础上,经济发展倾向于获取相对剩余价值而非绝对剩余价值。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下,剩余首次系统性地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获得,使得产品价格下降且产出增长。 这也正是布伦纳在与弗兰克、沃勒斯坦等所谓新斯密马克思主义者的论战中,将后发国家是否确立了自由的雇佣劳动关系作为其能否推动劳动生产率上升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基础。在布伦纳看来,当资本主义的阶级关系和所有权关系确立之后,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关系就会推动技术进步和劳动过程的重新塑造,使得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成为必然。
文章目录
- 一 两种剩余价值生产的分解
- 二 相关理论变量所对应的经验数据及其处理方法
- (一)对活劳动总量的度量
- (二)活劳动中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所占比重
- (三)消费品劳动生产率
- 三 估算结果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