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绿色生活方式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借鉴
绿色生活方式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借鉴

作者:潘喜莲

所属图书:新时代绿色生活方式建构研究

图书作者:潘喜莲

出版时间:2023年07月

报告字数:33173字 报告页数:37页
摘要:“研究任何问题,首先要搞清楚所论述问题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关系”,建构新时代绿色生活方式,则更要搞清楚其科学内涵与思想渊源,尤其是其概念与基本理论的关系,对于新时代绿色生活方式思想渊源与理论基础的阐述尤为重要。尤其需要说明的是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生活方式理论的论域与审视,本书重点考察的是生活方式理论(当然,其中包含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不是像其他学者在探究绿色生活方式时主要探讨的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既然探讨的绿色生活方式是处于我国新时代的绿色生活方式,那么其社会生活、文化基因就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与生活智慧相关,表面上看这似乎是把生态思想与生活智慧分开了,实则两者从未分离过。我国绿色生活方式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环境问题,且以文化的独特性彰显了与国外绿色生活方式的不同。以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生活方式的批判与反思作为理论借鉴,更有助于我们对其进行从表象到本质的深入解析。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方式理论的论域与审视
  •         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被忽视的前提及其与生活的渐行渐远
  •         二 生活方式的基本论域:研究基础、制约因素与表现形式
  •         三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现实考察与批判
  •         四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生活方式的设想与追求
  • 第二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绿色生活智慧
  •         一 生态思想:天、地、人与万物的和谐共生
  •         二 消费思想:适欲节用,崇俭黜奢
  •         三 生活智慧:生命价值与人生追求
  •         四 理想社会:小康社会与大同思想
  • 第三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生活方式的理性批判与现代反思
  •         一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卢卡奇对物化生活方式的批判
  •         二 法兰克福学派:对占有生活方式的批判与反思
  •         三 情境主义国际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活方式的理性批判与转向
  •         四 “青年群像”的现实反思:多元化、更好生活方式的争论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