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农业经济增长从“马克思增长类型”向“库兹涅茨增长类型”转变
农业经济增长从“马克思增长类型”向“库兹涅茨增长类型”转变
报告字数:17690字
报告页数:25页
摘要:速水佑次郎、神门善久认为,经济体要实现工业化高级阶段的经济增长,就需要从以高储蓄、高投资为特征的马克思增长类型向以技术进步为特征的库兹涅茨增长类型转变。基于这一思想,本书首先测算了1999~2016年中国31省的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报酬率变动,观察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区域的农业增长是否出现符合马克思增长类型的基本特征。随后,本文使用了面板随机前沿模型,分析了各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特点及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判断各区域是否出现向库兹涅茨增长类型转型的趋势。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农业经济增长类型的转变
- 第二节 马克思增长类型的基本模型
- 一 马克思增长类型的理论来源
- 二 马克思增长类型的基本模型
- 三 马克思增长类型陷阱
- 四 马克思增长类型的发展经济学意义
- 第三节 中国农业部门资本有机构成是否不断提高
- 一 中国农业劳动者务农的工资性收入测算
- 二 中国农业部门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趋势及分析
- 第四节 中国农业部门的资本报酬率是否持续下降
- 一 中国农业资本报酬率及资本收入份额测算
- 二 中国农业资本报酬率与资本收入份额的变化趋势及分析
- 第五节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迁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 一 模型构建
- 二 回归结果分析
- 三 四大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 第六节 结论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