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劳动力产权实现的关键要素:对西方利润分享制度的阐释和批判
劳动力产权实现的关键要素:对西方利润分享制度的阐释和批判
报告字数:21756字
报告页数:26页
摘要:本文基于马克思经济学的分析对西方利润分享制度进行阐释和批判。从马克思理论来看,利润分享制度是指在对劳动力价值进行完全补偿后,劳动者还能分享到一部分剩余价值,在形式上,劳动力收入被分为工资和利润分享量两部分并在总量上超过劳动力价值。本文分别从人力资本劳动者、化解和分担资本所有者日益增加的社会风险等维度,对西方利润分享制度兴起的客观原因进行解读。最后指出,当今西方国家的利润分享制度仍是价值规律的具体体现,并不是维持资本主义社会长期发展的良药,其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文章目录
- 引言 西方利润分享制度是否意味着劳动力产权实现
- 第一节 马克思视角下的利润分享的本质含义
- 一 利润分享的本质含义
- 二 对“劳动力商品等价交换”的“修正”
- 第二节 资本主义利润分享制度兴起的客观原因
- 一 古典企业向现代企业的变迁
- 二 人力资本劳动者的强势与激励
- 三 资本所有者的社会风险的增加
- 第三节 人力资本劳动者参与利润分享的两个理论模型
- 一 人力资本劳动者承担风险的利润分享模型
- 二 人力资本劳动者参与利润分享的激励模型
- 第四节 西方利润分享制度对资本主义长期发展的影响
- 一 西方利润分享制度对资本主义长期发展的影响的理论分析
- 二 西方利润分享制度对资本主义长期发展作用的理论模型
- 第五节 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