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群众文化与电视艺术的互动关系
群众文化与电视艺术的互动关系
报告字数:35408字
报告页数:39页
摘要:本文重点研究的是电视认同的“观测视角问题”,主要从群众文化与电视艺术之间的互动关系出发,阐释群众文化是什么、为什么选择群众文化作为研究视角,以及以群众文化为观察点来研究电视认同的理论创新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广义而言,群众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方式,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在不同的社会时期表现为不同的存在形式。新中国群众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化艺术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彰显革命文化的优良传统,凸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优越性。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唯有弄清楚新中国群众文化“从何而来”、如何演进,才能更清晰地研判其将“去向何方”。从历时角度分析,新中国群众文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孕育,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初期探索成长,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快速进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发展。中国电视艺术尽管诞生于1958年,但与群众文化之间却具有天然的亲密关系,尤其是放在中国特殊的国情下考虑,更是如此。这是因为:中国电视艺术和群众文化在根本上都是为人民服务,尤其是为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服务的,具有公共文化服务属性;群众性是电视艺术的显著特征之一,也是群众文化的基础属性之一。这两方面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就决定了群众文化与电视艺术在中国文化艺术发展史上互动的呈现。群众文化与电视艺术的互动关系可以概括为:一方面,群众文化是电视艺术的母体和源头,是电视艺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电视艺术的形式探索、内容创新、价值导向、人才流动等多方面有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电视艺术这种现代的文艺样式及其传播方式、接受模式,对群众文化的空间拓展、结构优化和内容丰富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内容。这就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阐释了以群众文化为视角研究电视认同的合理性、必要性和创新性。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群众文化的概念界定及其时代内涵
- 一 群众文化及其主要特征
- 二 新中国群众文化的时代内涵
- 第二节 新中国群众文化的发展历程
- 一 孕育形成期(1921~1948年)的群众文化
- 二 探索成长期(1949~1977年)的群众文化
- 三 成熟进步期(1978~2012年)的群众文化
- 四 新时代全面发展期(2013年至今)的群众文化
- 第三节 群众文化与电视艺术互动生成
- 一 群众文化是电视艺术的重要动力支持
- 二 电视艺术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