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电视认同效能提升的路径
电视认同效能提升的路径

作者:周建新

周建新##周建新

所属图书:群众文化视阈下中国电视认同研究

图书作者:周建新

出版时间:2023年03月

报告字数:85194字 报告页数:94页
摘要:本文重点研究的是电视认同的“结果问题”,主要站在国家战略需求和人民文化需求的高度,从我国电视的功能价值与电视认同效能提升的关系入手,分析当前我国电视艺术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以及提升电视认同效能的路径。我国电视艺术具有显著的公共性,一方面,电视艺术具有公共服务职能,电视公共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等对我国电视艺术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电视艺术创作与传播活动涉及社会公众、社会资源甚至公共保障,影响公共利益,电视认同效能提升的目的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尽可能丰富多样的“信息福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小康社会建设、公共服务建设和文化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新形势下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方针原则、目标任务,为公共服务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的转变,全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也生动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新追求。中国电视也应提升认同效能,更好地服务于群众文化需求。需要积极面对媒介全球化、媒体高度融合化、国家需求强化的现状以及电视内部自身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趋势,精准把握好人民群众的认同性需求,并在电视创作生产、文本生成、传播接受等环节予以具体呈现。一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电视节目主旋律化,即在坚持主旋律创作过程中增强节目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最大限度提高群众的社会认同度、提升群众的自我认同力、强化群众的民族认同感;另一方面,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以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心关切,不断提升节目质量,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和现代化水平。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我国电视认同的现状与问题
  •         一 电视发展面临的新环境
  •         二 电视“需求强认同”不强的困境分析
  •         三 电视“需求弱认同”趋弱的困境分析
  •         四 电视“需求不认同”趋恶的问题及原因
  • 第二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电视认同度
  •         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国家凝聚力
  •         二 回应主流民意需求,增强社会认同感
  •         三 把握群众文化需求,增强自我认同感
  •         四 植根传统文化基因,增强民族认同感
  • 第三节 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强化公共服务效能
  •         一 电视认同与电视公共服务
  •         二 电视公共服务方式的现代化:以对农电视为例
  •         三 电视公共服务对象的精细化:以少儿电视为例
  • 第四节 改革创新教育理念,提升电视专业教育水平
  •         一 我国电视专业教育发展的形势与问题
  •         二 我国电视专业教育的发展理念
  •         三 融媒体环境下我国电视专业教育改革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