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县域政策执行的组织策略
县域政策执行的组织策略
报告字数:52078字
报告页数:59页
摘要:项目制作为国家治理的增量体制,在嵌入基层治理体制与机制过程中,彰显出“分散控制权”的规则属性。乡村治理场域,项目控制权分为目标设定权、检查验收权、监督管理权和激励分配权四个维度。项目制制度规范和组织原则塑造了控制权的静态配置规则,而项目政策下乡过程中,委托方和代理方及多元代理主体间的资源差异带来控制权博弈和乡村委托-代理关系异化,导致新“乡村利益共同体”的形成及项目制基层实践意外。研究对分散控制权概念的引介在回应乡村治理研究由主体向规则转向的同时,也从制度和规范层面提出了化解项目政策下乡实践困境的相关对策建议。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分散控制权:政策发包的组织监督策略
72611689 - 一 项目下乡与乡村自主性
- 二 “关系”抑或“场域”:项目下乡中“控制权”的再审视
- 三 分散控制权:项目下乡过程中的控制权分配规则
- 四 控制权博弈、关系异化与新“乡村利益共同体”
- 五 结论与讨论
- 第二节 分类调控:政策处理的组织协调策略
72611720 - 一 乡镇运作及其政权属性
- 二 乡镇运作的挤压结构
- 三 乡镇治理的“调控主义”逻辑及其实践
- 四 “调控型”政权的特征
- 五 结论与讨论:“调控型”政权运作的影响
- 第三节 责任连带:政策执行的组织动员策略
72611760 - 一 政策动员及其路径演变
- 二 “权力-技术”:思想渊源与理论创新
- 三 构建责任共同体:政策动员中“权力-技术”的基层实践
- 四 基层政策动员中“权力-技术”实践的后果:行政消解治理
- 五 结论与讨论
- 第四节 中坚干部:政策落地的组织整合基础
72611780 - 一 政策落地及其组织资本
- 二 基于一线治理的干部分类
- 三 乡镇“中坚干部”的群体特征
- 四 “中坚干部”与乡镇治理效能
- 五 结论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