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当代中国社会生成的人本维度
当代中国社会生成的人本维度

作者:王姝

所属图书:马克思“社会”观与中国社会建设

图书作者:王姝

出版时间:2021年10月

报告字数:25378字 报告页数:29页
摘要:在马克思理论视域下,狭义的市民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即“现代社会”,它反映的“现代性观念”就是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正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中马克思看到了市民社会的深刻矛盾,也正因如此,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批判最终指向对未来社会的谋划及建构。随着“市民社会”的发展与极端化,西方社会进行反向保护运动。同时马克思认为,人的存在始终是一种对象性的存在,必须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来理解人的生活活动的意义。“公共性”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根本指向,它体现为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基础上的公共性价值旨趣。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马克思“社会”观的人本维度
  •         一 市民社会的深刻矛盾
  •         二 超越政治解放:从“经济人”到“社会人”
  •         三 人与社会:社会的发展与人的本质生成
  • 第二节 西方社会反向保护运动的启示
  •         一 “市民社会”的发展与极端化
  •         二 社会的反向保护运动与福利国家的建立
  •         三 新自由主义的反扑
  • 第三节 个人价值:个体自由个性与人格独立
  •         一 独立人格与“自由个性”
  •         二 独立经济人格:所有者与交换者身份的辩证统一
  •         三 独立交往人格:现实社会生活运行的内在机理
  • 第四节 社会价值:社会生活实践基础上的公共性价值旨趣
  •         一 社会生活的公共性价值
  •         二 构建合理的社会分配制度
  •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成与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