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文化批判学视角下的情感理论机制
文化批判学视角下的情感理论机制
报告字数:15513字
报告页数:21页
摘要:在文化批判学视角下,人类的情感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皆展现出感性与超感性的两种可能:人在宏观上跨越两个世界,一方面生存于现象界的感性需求中,另一方面,道德法则等标准又对人提出了理性的要求,所以人生来就生存于感性与理性两种分裂的张力中;微观上,无论是人类由浅及深的三个层次——感性、知性和志性,还是人类掌握世界的基本方式——形象(直感)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灵感(顿悟)思维,都无一不是这种生存张力产生的内因。人的现象与本体之分裂、感性与理性之对立,在批判学视角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超越与救赎。以马尔库塞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敏锐感知到他们所处社会中理性观念的巨大断层,并致力于构建新的理性与感性秩序,积极寻找感性与理性的协同之地,并最终在艺术领域获得可能。在理性的感性化、新感性概念的构建过程中,人类追求幸福的权利得到极大保护,人内在生命的丰富性重新得到肯定,人类的合理化情感在哲学层面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文化哲学理论
- 一 理论概述
- 二 相关理论介绍
- 三 小结
- 第二节 文艺美学理论
- 一 理论概述
- 二 相关理论介绍
- 三 小结
- 第三节 现代性文化批判理论
- 一 理论概述
- 二 相关理论介绍
- 三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