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外来工语言能力获得的内在机制
外来工语言能力获得的内在机制
报告字数:16384字
报告页数:22页
摘要:《朗文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将语言能力定义为:一个人具有的使用语言的技能程度,如读、写、说或语言理解能力的高低(Richards,Richard,Heidi & Youngkyu,2005)。在移民语言能力的研究中,通常将他们的听、说能力作为语言能力的指标(Chiswick,2008)。与国外移民双语能力相比,国内城市外来工的双言能力与自身方言具有基本一致的书面表达,只是口头发音存在差异,而国外移民主要体现为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的适应,表现为双语能力,不仅发音存在差异,且文字表达也存在差异。什维策尔(1987)区分了双语与双言,认为:双言是同一语言的两种变体,包括标准语和方言,或者是两种不同的方言在同一语言集团内部并存的现象;双语主要是指讲话者使用两种不同的语言。因而双语更多地强调的是语言的差异性,双言存在相对的差异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国外移民的双语能力影响因素是否适用于我国城市外来工双言能力的获得?分析外来工流入地双言能力的影响因素,旨在提高外来工语言能力,从而促进外来工在流入地的社会融合,减少社会排斥。
文章目录
- 一 文献回顾及研究假设
- (一)文献回顾
- (二)研究假设
- 二 资料来源及变量设定
- (一)资料来源
- (二)变量设定
- (三)变量赋值
- 三 语言能力现状与分析
- (一)语言获得环境的现状描述
- (二)语言能力影响因素统计分析
- (三)自身条件对外来工语言能力的影响
- (四)社会接触对外来工语言能力的影响
- 四 语言能力获得影响机制的解释
- (一)个体的认知加工影响外来工语言能力的获得
- (二)语言接触影响外来工语言能力的获得
- (三)动机内驱力与外来工语言能力的获得
- (四)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