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当代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情感传播
当代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情感传播
报告字数:15724字
报告页数:20页
摘要:在现代社会中,现实生活的快速流动以及网络虚拟世界的建构,导致个体难以准确地进行自我定位、难以实现自我及身份认同等。互联网虚拟世界中的情感释放,映衬着现实世界中的精神缺失与情感压抑。思考如何利用情感传播,以及传播什么类型的情感来弥补现实中的情感缺失、促进人与人之间实现有效的交往和心理的认同,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引导个人情绪的健康发展,还能够促进个体认同以及集体认同的建构,对于社会整体性认同的回归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压抑和焦虑使得人们更加倾向于在互联网空间释放情感、寻求情感满足,互联网空间已经成为人们达成情感认同的精神空间。个体对于情感的主动寻求也在提醒传播者,互联网虚拟空间中的认同建构并不是通过信息灌输的方式来实现的,而更多是借助情感因素和情感机制达成共享以及互动来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情感的感染和共鸣成为关键要素,它们能够促成互动参与者达成经验的共享和意义的一致。个体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经验和情感需求来理解媒体叙述的情感话语,从而生成与媒体情感话语的情感共鸣,获得媒体情感话语背后所传达的深层意义,激发个体对于媒体情感传播的认同,又通过情感的感染来深化这种认同。情感传播已经成为认同建构的有效途径,也成为媒体实践重要的探索方向。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面向共同体想象的情感传播
- 一 当代社会的共同体想象
- 二 共同体和情感的双向互动
- 三 当下共同体联结的情感路径
- 四 小结
- 第二节 基于社会多元化诉求的情感传播
- 一 社会身份分层与多元化诉求
- 二 多元化诉求中情感角色的兴起与强化
- 三 面向社会多元化诉求的情感传播
- 四 小结
- 第三节 寻求现代性认同的情感传播
- 一 现代性转型与身份认同机制变更
- 二 互联网空间的情感认同需求
- 三 基于现代性认同困境的情感传播
- 四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