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政校企联合运营: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实践模式
政校企联合运营: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实践模式
报告字数:15555字
报告页数:22页
摘要: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是全国首创的“乡村振兴工作站”项目,其通过改造乡村中闲置、废弃的房屋,与地方政府共建实体站点,满足师生扎根乡村开展长期驻点服务需求;同时,采用学校、地方政府、企业联合运营模式,以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相结合为目标,不断完善组织机制,拓展内涵和服务体系,逐步成为高校培养青年学子全面发展的新方法、教育资源普惠社会的新形式、推动乡村发展的新支点。依托工作站建设,致力于多角度助力乡村振兴,让站点成为村社建设“议事厅”、文明宣传“新橱窗”、美丽乡村“创造社”、新型技术“试验田”、基层治理“桥头堡”、乡村体检“诊断室”、社会资源“聚宝盆”、乡村建设“规划所”。打造公益性、开放性、长效性助力乡村振兴的服务平台。
文章目录
- 引言
- 一 主要做法
- (一)服务国家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 (二)培养乡村人才,完善体系建设
- (三)坚持共享共赢,发挥平台作用
- 二 机制建设
- 三 实践服务
- (一)产业振兴维度
- (二)生态振兴维度
- (三)文化振兴维度
- (四)人才振兴维度
- (五)组织振兴维度
- 四 模式探索
- (一)结合定点帮扶,深化校地合作的南涧模式
- (二)探索村校共生,优化乡村治理的福鼎模式
- (三)着眼创业孵化,培育乡创发展的闽清模式
- (四)集聚校友力量,全面共建共营的高淳模式
- (五)创新引才机制,赋能乡村发展的文登模式
- 五 专业育人
- (一)全员参与,汇聚实践育人资源
- (二)全过程联动,贯通人才培养环节
- (三)全方位支撑,搭建立体育人平台
- 六 经验提炼
- (一)创新培养模式,连接校田双园
- (二)坚持开放原则,服务地方发展
- (三)构建“三全”平台,汇聚多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