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马克思的货币理论
马克思的货币理论

作者:裴宏

所属图书: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

图书作者:裴宏

出版时间:2023年04月

报告字数:46442字 报告页数:58页
摘要:本文从劳动价值论中货币的本质与职能、抽象货币的价值、抽象货币的流通以及现代经济中货币流通规律出发,阐释了马克思货币理论。货币是以协调社会劳动为目的而发明的劳动价值符号,货币的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货币符号拥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的“外部”模式可以是多样的,但其内在客观规律性是共同的。货币的价值只有在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意义上才能定义。马克思通过对“黄金”“纸币”和“银行券”的说明,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制约货币流通数量的机制,即“货币池”“国家强制流通”和“货币回流”,它们反映了货币流通的“适应性”特征。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劳动价值论中货币的本质及职能
  •         一 马克思货币理论的内涵
  •         二 价值尺度
  •         三 流通手段
  •         四 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 第二节 抽象货币的价值
  •         一 内在货币与外在货币
  •         二 货币的“价值形式”
  • 第三节 抽象货币的流通
  •         一 抽象货币的流通模型
  •         二 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
  • 第四节 在现代经济中货币流通规律的进一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