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中国文明早期对于大范围地理距离的认知
中国文明早期对于大范围地理距离的认知

作者:徐凤先

徐凤先##闫德亮 李娟 李玲玲

所属图书:中华文明探源论丛 中华文明之源

图书作者:闫德亮 李娟 李玲玲

出版时间:2023年05月

报告字数:10785字 报告页数:15页
摘要:本文介绍先秦到汉代多种文献记载大地东西28000里、南北26000里,《尚书·禹贡》记载“五服”的范围“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如果采用当时的1里等于250米,则大地东西28000里、南北26000里的范围正好符合以中原为中心的欧亚大陆东-西、南-北的距离,“五服”的范围也正好符合东至海、西至流沙的范围.《山海经·海外东经》记载竖亥测量大地的结果“五亿十选(万)九千八百步”,这个数字符合步行测量欧亚大陆南北距离实际需要走的步数.因此,中国文明早期在夏代建立的前后,也就是从帝尧到大禹的时代,曾经对大地进行过由东到西、由南到北的测量,向东到达中国的东海,向西到达地中海,向南到达中国的南海,向北到达北冰洋.当时测量的方法是步测,1步相当于125厘米,200步为1里,1里相当于250米.中国早期文献中反复提及“四海”的概念,正是大地测量的反映.
文章目录
  • 一 大地28000—26000里的文献记载
  • 二 中原所在地欧亚大陆东西南北的实际距离
  • 三 太章竖亥步四极
  • 四 28000—26000里与“五服”的契合
  • 五 “巧合”源于“史实”
  • 六 关于“四海”
所属图书目录
MORE+ 推荐图书
MORE+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