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报告字数:67882字
报告页数:78页
摘要:影响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认知因素、行政管理因素、制度体制因素和历史文化因素等。因此,在实证分析过程中,针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因素,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标准对政府公信力进行评价,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主张从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四个维度进行评价;有的学者主张从行政管理和政府体制两个维度进行评价;有的学者主张从政府公信力内部基础、政府业绩与政府成本、官民互动机制三个维度进行评价。为了能够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评价地方政府公信力,本书围绕研究主题,将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结合起来,拟从公民的政治认知、公民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诉求满足状况、公共政策与政府行政行为四个维度测量地方政府公信力,探讨它们与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关联性,其中公共政策维度从公民感知的角度重点考察公共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和公开化程度;政府行政行为维度重点考察政府承诺的履行及兑现、执法公正性、政府回应、行政效率等。当然,对于影响政府公信力的个人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政治面貌、受教育程度、身份、居住地区等人口统计变量也在分析之列。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公众政治认知水平及其对地方政府公信力影响的分析
- 一 公众政治认知水平的方差分析
- 二 民众政治认知水平对地方政府公信力影响的回归分析
- 第二节 民众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诉求满足状况及其对地方政府公信力影响的分析
- 一 民众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诉求满足状况的交互分析
- 二 民众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诉求满足状况对地方政府公信力影响的回归分析
- 第三节 地方政府的公共政策对其公信力影响的分析
- 一 受访者对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的方差分析
- 二 地方政府的公共政策对其公信力影响的回归分析
- 第四节 地方政府的行政行为对其公信力影响的方差分析
- 一 受访者对地方政府行政行为评价的方差分析
- 二 地方政府的行政行为对其公信力影响的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