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构建县域生态环境多元共治格局
构建县域生态环境多元共治格局
报告字数:25151字
报告页数:32页
摘要:构建县域生态环境多元共治格局,是实现良好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共享的根本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针对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碎片化特征,提出了要“共抓大保护”,“要坚持全民共治,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治理是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行政、市场、法治、科技等多种手段。”72167389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仅依靠政府部门是远远不够的,绿水青山需要每一个社会主体共同守护。武平在持续推进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注重价值引领,通过建立党委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群众等多主体共同参与、通力协作的多元共治新格局,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实落细,见行见效。
文章目录
- 一 构建县域生态环境多元共治格局的重要意义
- (一)生态环境多元共治格局的内涵与演进
- (二)构建生态环境多元共治格局的现实依据
- 二 构建县域生态环境多元共治的创新实践
- (一)强化基层组织党建引领
- (二)发挥政府主导和规划引领作用
- (三)法治护航绿水青山
- (四)强化企业主体责任
- (五)推动社会公众共同参与
- 三 县域生态环境多元共治的现实挑战与应对策略
- (一)生态环境多元共治面临的现实挑战
- (二)完善生态环境多元共治机制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