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北京市非遗数字化资源保护系统设计与研究
北京市非遗数字化资源保护系统设计与研究
报告字数:9912字
报告页数:12页
摘要:北京市非遗作为首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充分汲取各地精华的基础上,形成了技艺精湛的以宫廷艺术为代表的非遗作品,其鲜明特点有三:一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二是多元融合,博采众长;三是雅俗共赏,民淳俗厚。北京市非遗发展过程中保护与传承是两大核心问题。在保护方面存在两个难题:一是对于传承人来说,部分技艺精湛的工艺作品往往只有一件孤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非遗技艺面临传承难、研究不足的难题;二是专项资金的支持虽能解决短期困境,但很难解决长效发展机制问题。在此局面下,高校科研人员的加入,特别是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应该以“新文科”框架为纲要,不断完善学科建设,加强非遗保护理论研究长效机制。在传承方面,版权保护困难、创新动能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尤为突出,应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数字化资源和网络优势,将非遗作品进行产业化升级,加强版权保护、提高产品附加值,进而反哺非遗保护效能,形成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良性发展闭环。
文章目录
- 一 概述
- 二 相关研究现状
- 三 非遗数字化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 (一)数字化资源基础数据的采集制作流程复杂
- (二)数字化资源开发形式多样、杂乱无序
- (三)数字化资源产业化运作模式薄弱
- 四 非遗数字化资源保护系统的设计架构
- (一)非遗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理论实践
- (二)非遗数字化资源建设规范原则
- 五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