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现状、问题与建议——以北京非遗数字化为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现状、问题与建议——以北京非遗数字化为例
报告字数:14826字
报告页数:18页
摘要:如何有效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政府和学界一直在推进与研究的课题。在数字时代,非遗数字化已经成为非遗保护的重要路径之一,使非遗在储存与保护、传播、传承、创新与发展四个方面实现了长足的进步,并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了非遗的生态体系,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在保护与开发、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科技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其非遗数字化的先进经验能够对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产生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本文在阐述非遗数字化的保护途径和作用机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北京非遗数字化的现状、成绩与不足,并提出加快非遗数据库建设、充分发挥数字化传播优势、提升传承人数字技能和进一步深化非遗保护与高校合作的对策和建议。
文章目录
- 一 北京非遗的数字化实践
- (一)建立非遗数据库和数字博物馆,完善非遗保护手段
- (二)拓宽数字化传播渠道,加大非遗传播力度
- (三)促进开启非遗电商时代,带动非遗经济发展
- (四)“文化+科技”融合,助力非遗创新
- 二 非遗数字化的保护途径与作用机制
- (一)数字化是非遗储存与保护的技术升级
- (二)数字化是非遗传播的时代机遇
- (三)数字化是非遗传承的助推器
- (四)数字化是非遗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动力
- 三 非遗数字化过程中的问题
- (一)非遗传承人群的参与度较低
- (二)热门非遗和濒危非遗的流量之争
- (三)机械化产品倾轧传统非遗手工艺
- 四 对于北京非遗数字化的建议与展望
- (一)加快建设全市统一的非遗数据库
- (二)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的传播优势
- (三)尊重传承人的主体地位,提高传承人的数字技能
- (四)进一步深化非遗保护与高校合作
- 五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