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中国践行代际共融的方法
中国践行代际共融的方法
报告字数:31832字
报告页数:42页
摘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口的预期寿命不断延长,而生育率和死亡率却在下降,使人口结构从金字塔型向柱状加速转变。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由2020年的77.93岁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6.9/10万下降到16.1/10万,婴儿死亡率从5.4‰下降到5.0‰。这就意味着,大多数人都有望活到70多岁,由此必然会颠覆性地影响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结构,给社会保障、健康养老服务供给、家庭照护等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但这同时也意味着老年人有更多的时间从事新的活动,如志愿服务、学习、兴趣爱好、隔代照料等,他们可以以不同的方式为家庭和社区做出贡献。当我们进入到一个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更长时间地与老年人共存的时代,十分有必要重新思考代际和谐相处的方式与方法,以积极主动应对时代的变化,迎接人类社会的新挑战。在实际工作层面,尤其对于从事老龄事业与产业服务的实务工作者而言,要践行代际共融,必然需要学习从项目设计、实施到监测评估的一系列跨领域的结构化的代际工作专业化方法,从而为改变不同年龄群体的态度、提升其技能、建设代际友好的社区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文章目录
- 一 中国践行代际共融的思路
- (一)建构代际共融中的积极关系
- (二)抓住代际共融的核心要素
- (三)挖掘代际共融的潜在资源
- 二 中国践行代际共融的有生力量
- (一)依托政府部门而开展的代际共融
- (二)依托妇联而开展的代际共融
- (三)依托社区而开展的代际共融
- (四)依托社会组织而开展的代际共融
- (五)依托学校而开展的代际共融
- 三 中国践行代际共融的基本流程
- (一)树立代际共融的发展理念
- (二)做好代际共融的活动设计
- (三)完善代际共融的实施工作
- (四)强化代际共融的督导与评估
- (五)打造代际共融的示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