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
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
报告字数:36462字
报告页数:43页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课堂教学这个途径,在改进过程中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教育,使其更具针对性和亲和力,能够充分满足学生身心成长和发展的诉求。”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更好地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更多的“获得感”,成为当前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目标。将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创新至关重要,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环境、教学评价以及渠道融合方面协同联动,形成具有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全程发力的教学环境、个性化过程化的教学评价以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联动的“五维教学创新模式”,更好地实现将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教学目标。与此同时,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在于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主动修身修为,以“六个要”为基本要求,以“八个相统一”为教学遵循,在教学创新的主旨下,不断丰富课堂维度,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教学。总之,要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创新实践,在教学不断反思的进程中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 教学创新高校思政课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五维协同联动”: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
- 一 教学内容创新: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系统重构,打造高阶课堂
- 二 教学方式革新:立足于案例教学,综合多种教学方式
- 三 教学环境出新:探索课前、课中、课后全程发力的高效课堂
- 四 教学评价立新:以动态化、个性化为引导,主以过程化的评价方式
- 五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渠道融合出新:以同向同行产生协同效应
- 第二节 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师期待
- 一 以思政课教师“六个要”为遵循,主动修身修为
- 二 以教学创新为主旨,丰富课堂维度,实现永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