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同乡同业”:“社会经济”或“低端全国化”?
“同乡同业”:“社会经济”或“低端全国化”?
报告字数:15058字
报告页数:16页
摘要:“同乡同业”是指同一区域的人群依托乡土社会网络,以非正规经济活动的方式,在乡土社会之外从事相同行业或属于同一产业链的经济活动。“同乡同业”的出现与特定区域的资源禀赋、生计方式、社会结构、文化传统有关。“同乡同业”作为社会经济的一种形式,体现了经济与社会的互嵌互动。本文以莆田沿海、平原、山区的区域差异为例,说明经济与社会能否相互嵌入,取决于一定规模人群在适当时机选择适当行业的经济活动能否借助传统社会网络。不过,随着资本在经济领域的不断扩张,今天的“同乡同业”已程度不一地表现出去技术化与标准化/品牌化/垄断化、高可替代性与“打工化”、产业链缩短、价值链社会分层等特点,逐渐趋向“低端全国化”。本文认为,研究“同乡同业”,是落实区域研究、丰富中国研究的重要切入口。
文章目录
- 一 “同乡同业”概念的提出
- 二 作为“社会经济”的“同乡同业”
- 三 “经济”是如何嵌入“社会”的?
- 四 是“社会经济”还是“低端全国化”?
- 五 余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