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非遗主题社会教育:广州市“非遗课来了”
非遗主题社会教育:广州市“非遗课来了”
报告字数:11230字
报告页数:14页
摘要:教育是有效培养社会成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普遍认同,实现非遗活态传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广州市“非遗课来了”入选全国“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是对非遗主题社会教育实施路径的一类探索形态,通过打造非遗系列课程,将传统广式生活智慧融入现代生活,使非遗焕发出新的时代价值。非遗主题社会教育中多元主体的参与,推动非遗教育生态体系不断完善;多方联动的跨界融合教育模式,促进课程内容边界不断拓展;以兴趣为导向的个性化实践体验,促使非遗传承的趣缘群体不断形成。此类探索,对于我国非遗主题社会教育的创新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章目录
- 引言
- 一 非遗主题社会教育的内容与实施
- (一)内容
- (二)实施
- 二 非遗主题社会教育的成效
- (一)非遗主题社会教育主体:形成非遗传承发展趣缘群体
- (二)非遗主题社会教育客体:浸润非遗传承社会文化氛围
- 三 非遗主题社会教育发展的趋势
- (一)体系化建构:非遗主题社会教育生态体系不断构建
- (二)体验式教育:非遗主题社会教育内容边界不断拓展
- (三)趣缘性传承:非遗主题社会教育情感认同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