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宅基地财产化的逻辑理路与实现进路
宅基地财产化的逻辑理路与实现进路

作者:干可欣

干可欣##刘云生 欧家路 吴昭军

所属图书:中国不动产法研究(2021年第2...

图书作者:刘云生 欧家路 吴昭军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报告字数:23103字 报告页数:21页
摘要:宅基地制度作为独特的权利安排,面临着“制度不完善、权能不完整、改革进程迟滞”的困境。不断挖掘宅基地的财产权能,弱化其居住保障权能乃是本阶段改革的应有之义。困境的根本成因是农村在城镇化初期的辅助地位和“管理者偏好”的制度设计模式。在“三权分置”政策的背景下,现有宅基地制度已落后于实践需求,完全限制宅基地对外流转已难迎合农民的真实权利诉求与发展需要,宅基地财产化成为大势所趋。为破解宅基地制度面临的困局,宜从“行动者偏好”出发,以优化资源配置为目标,一方面可采取措施适度开展“房地分离”模式下宅基地的抵押、梯度放开宅基地的对外流转以完成“赋权与盘活”;另一方面加快宅基地登记确权工作及有偿退出,做好“居住与保障”工作。
文章目录
  • 一 问题提出:宅基地制度的现实困境
  • 二 历史与规范:宅基地困境成因的法理透视
  •         (一)历史视角:无法跳脱出“保障功能主义”思想是困境的根源
  •         (二)制度视角:宅基地法规政策的体系化评价
  • 三 困局的破解之道:宅基地的财产化
  •         (一)宅基地财产化的正当性
  •         (二)宅基地财产化的可行性
  • 四 具体进路:宅基地财产化的法实现
  •         (一)赋权与盘活:财产化实现的主要方式
  •         (二)居住和保障:支撑财产化的有力后盾
  • 五 结语
所属图书目录
MORE+ 推荐图书
MORE+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