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论不动产登记错误的司法纠正:规范、样态与路径
论不动产登记错误的司法纠正:规范、样态与路径
报告字数:18207字
报告页数:18页
摘要:不动产登记制度在确认权利归属、保障信赖利益、提高政府治理效率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但登记错误令上述制度的功能发挥受到掣肘。行政诉讼作为重要的司法纠错手段之一,具备权力监督、权利救济与纠纷化解的三重功能,是不动产登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浙江省2018~2021年的不动产登记诉讼案件,现行司法纠错机制呈现出裁判缺乏效用性与彻底性、败诉理由兼具实体性和程序性等基本样态。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多元利益冲突、合理性审查虚置以及登记机关审查标准的规范阙如。为纾解司法困境,应当在裁判思路层面探索以利益平衡为导向的抉择路径、在审查标准层面加大合理性审查力度,在法律规范层面以区分原则构建登记机关审查模式,从而确保不动产登记错误纠纷得到实质化解。
文章目录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不动产登记司法纠错的规范基础
- 三 不动产登记错误司法纠正的基本样态
- (一)裁判结果缺乏效用性与彻底性
- (二)败诉理由兼具实体性和程序性
- 四 不动产登记司法纠错困境之根源
- (一)多元利益冲突导致判决方式抉择难
- (二)合理性审查虚置致使行政裁量扩张
- (三)登记机关审查标准的规范阙如
- 五 不动产登记错误司法纠正机制的完善路径
- (一)裁判思路层面:探索平衡公益与私益的判决路径
- (二)审查标准层面:强化合理性司法审查力度
- (三)法律规范层面:以区分原则构建登记机关审查标准
- 六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