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土地经营权的改革解读与制度对接
土地经营权的改革解读与制度对接

作者:艾围利

所属图书:中国不动产法研究(2019年第2...

图书作者:刘云生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报告字数:16153字 报告页数:16页
摘要:新《农村土地承包法》试图坚持“三权分置”政策,同时继承旧《农村土地承包法》和追求多元化土地经营权流转方式,目标太多但整合不力。新法倾向于将土地经营权定性为一种用益租赁权,但权利定性与权利生成逻辑、“三权分置”政策并不协调,无法自洽。抛开“三权分置”政策,基于多元化流转方式生成的土地经营权可以是用益租赁权,也可以是用益物权,但基于“三权分置”逻辑生成的土地经营权只能是用益物权。可借鉴德国、意大利、我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民法,在《合同法》中专门规定“农地用益租赁合同”;在《物权法》中将用益物权客体扩展至权利,构建权利用益物权;而《农村土地承包法》则对多元化流转方式下土地经营权的共性问题作出规定。
文章目录
  • 一 土地经营权的设立方式
  •         (一)设立方式的概括式规定:新《农村土地承包法》第9条解读
  •         (二)具体的设立方式:新旧法的继承与变革
  • 二 土地经营权的生成逻辑
  •         (一)新《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经营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承包权
  •         (二)《物权法》: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经营权
  •         (三)《三权分置办法》: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经营权
  •         (四)立法与政策的生成逻辑比较
  • 三 土地经营权的定性:用益租赁权与用益物权的统一
  •         (一)立法倾向:物权化用益租赁权
  •         (二)政策倾向:用益物权
  •         (三)应然状态:多元化生成方式对应多元化定性
  • 四 基于多元化定性的民法制度对接
  •         (一)制度对接的必要性
  •         (二)建议《合同法》增设“农地用益租赁合同”
  •         (三)建议《物权法》增设“权利用益物权”
  •         (四)《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土地经营权的共性问题
所属图书目录
MORE+ 推荐图书
MORE+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