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限权:“城占乡利”的农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及其困境(1993~2013年)
限权:“城占乡利”的农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及其困境(1993~2013年)
报告字数:36203字
报告页数:39页
摘要:本文聚焦城市化进程全面推进时期的土地制度,以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国家垄断城镇一级市场”和1998年修订的《土地管理法》为中心事件,围绕此时期一系列制度变革的考察,本文将农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的根本逻辑归纳为“城占乡利”。在此基础上,本文详细分析国家建构这一制度模式的法律和政策过程、相关组织模式和实践机制,从而揭示“限权”机制在此时期的核心意义,进而分析这一制度模式面临怎样的困境。
文章目录
- 一 历史背景:从“乡村工业化”向“城市化”的转型
- 二 限权:土地出让制度与管理制度的改革
- (一)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制度的推行
- (二)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
- (三)小结:“城占乡利”分配制度的形塑
- 三 实践机制:地权的差序配置与时空切割
- (一)理论含义
- (二)两种实践策略
- (三)小结:“地权的差序配置”何以可能
- 四 一体两面:“城市化奇迹”与制度困境
- (一)权力过度集中于市/县政府造成了“权责失调”,易诱发矛盾纠纷
- (二)地权的差序配置机制诱发相关方实施“反行为”
- (三)地权的差序配置机制导致土地资源的配置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