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乡村振兴战略下中国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之路》结论与展望
《乡村振兴战略下中国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之路》结论与展望

作者:马骏

马骏##马骏

所属图书:乡村振兴战略下中国城乡高质量...

图书作者:马骏

出版时间:2024年09月

报告字数:9282字 报告页数:13页
摘要:本文总结了《乡村振兴战略下中国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之路》一书的研究结论。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城乡发展史既是一部矛盾斗争史,也是一部人类进化史,城乡关系历经分离、对立最终走向融合,始终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演进。城乡融合既是人类文明的高级形态,也是人类文明的必由之路。在城乡融合的过程中,推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既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也加快了融合的进程,关键是提高了融合的质量。城乡高质量融合,不同于普通意义上和一般概念上的城乡融合,有其自身的定义、内涵、特征、动力、模式和实现路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即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实现了量的存量优化与增量扩张、质的内涵提升和创新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我国城乡融合的基础条件、发展动能、价值追求都展现出积极的转变,“五大振兴”有机融合支撑乡村与城市在同一赛道上并肩同行。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分别从城乡两大地域系统出发,合力优化城乡发展关系,促进城乡融合进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城乡之间互为发展资源、互为发展要素、互为发展市场,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通过显化乡村多元价值提振乡村发展内生动能,优化城市现代文明消解城市发展固有积弊,关键在于平等城乡价值交换、激发城乡融合动力、创造城乡融合增量,实现城乡自主、双向、能动融合。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1.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走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之路既是以中国式现代化领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         2.我国城乡关系发展与变迁史实质上是文明发展的进化史,是理性与非理性交互作用下人类实现自身自由与人、物和谐共生的“否定之否定”辩证史
  •         3.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现,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人口发展能力不对等、城乡要素流动动力不对等、城乡政策配置效力不对等、城乡资源价值交换不对等、城乡生态损害成本不对等
  •         4.乡村振兴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途径,两者互为前提条件和实现路径,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驱动城乡融合发展
  •         5.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是一种从城乡两大系统现有发展的存量空间及固有矛盾出发,从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和关键要素“人”的需求满足出发,以实现融合发展的增量空间和效益为目标,形成城乡空间、功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自主、能动、有机、充分、系统、增量、创新的融合发展
  •         6.乡村振兴战略下发展机会公平、发展能力对等、发展水平均衡、发展格局共建、发展成果共享是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必要条件,凸显了“人”这个关键要素在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主观能动和客观带动作用
  •         7.乡村振兴战略下人力资源、绿水青山、规模资本、财产要素和数字城乡是推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主要动能
  •         8.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生态价值力资源驱动型、城市先进生产力要素驱动型、城乡融合生命力创新驱动型是构成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三种主要模式,分别对应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初始、发展和高级三个不同发展阶段
  •         9.衡量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指标体系应基于“人”这一城乡融合内核动力构建,应充分考虑“人”的流动偏好与抉择因素,从空间、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维度,选取反映“人”的发展、“人”的需求、“人”的价值、“人”的公平、“人”的权益的评价指标
  •         10.乡村振兴战略下,提高乡村资源变现能力促进城乡功能需求互诉,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城乡富裕协同共进,破解城乡要素市场阻隔促进城乡经济循环互补,消除城乡设施服务落差促进城乡生活品质均等,弥合城乡发展数字鸿沟促进城乡治理高效同步是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
  •         11.乡村振兴战略下应重点从空间、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五大领域的短板差距出发
  • 第二节 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