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非遗进校园”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罗边实践
“非遗进校园”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罗边实践
报告字数:10886字
报告页数:13页
摘要:“非遗进校园”是由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实践,不仅打破了非遗传承中家族、师徒传承的局限,扩大了受众群体的范围,更是实现了非遗创新性传承的有效路径和重要保障。番禺区罗边小学把粤剧引进校园,成立培兰艺苑粤剧社团,以“名家引领+高校合作+融合党建”为途径,探索出“以校本课程为依托、以艺苑社团为载体、以数字技术为引领、以非遗联盟为推手”的模式,以少儿粤剧艺术传承为突破口,为提升粤剧活态传承与系统性保护,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振兴的道路。
文章目录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罗边小学“粤剧进校园”的实践
- (一)文化引领,构建“上品教化”的岭南人文内涵
- (二)基地建设,打造校园文化特色“品牌”
- (三)多元传承,推动粤剧活化“出圈”
- 三 罗边小学“非遗进校园”主要成效及经验启示
- (一)主要成效
- (二)经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