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修复调查报告——以锡林郭勒草原为例
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修复调查报告——以锡林郭勒草原为例
报告字数:10792字
报告页数:15页
摘要:作为内蒙古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草原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组成部分,也是内蒙古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和保障。由于气候变化、超载过牧、草原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天然草原处于不同程度的退化状态。近年来,作为内蒙古草原的主体部分、锡林郭勒草原积极探索草原保护修复和可持续发展路径,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以锡林郭勒草原为例,从“草原保护”“草原修复”“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对锡林郭勒草原生态保护和修复具体措施进行了分析,梳理锡林郭勒草原的生态保护和修复路径,以期为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草原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模式参考。
文章目录
- 一 严格执行保护措施促进草原生态持续向好
- (一)实施草原奖补政策,让草原实现“带薪休假”
- (二)野生草种抚育,解决草原过牧问题,“草源”是关键
- (三)调整畜牧业结构
- (四)畜牧业转型升级
- (五)完善法治体系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 二 草原生态修复措施
- (一)退化沙化草原改良
- (二)沙地治理
- 三 科技支撑措施
- (一)草原资源遥感监测体系
- (二)草原生物灾害防控体系建设
- 四 打造旅游产业,助力草原可持续发展
- 五 未来展望
- (一)细化草原恢复目标,合理修复
- (二)持续推进草原奖补政策,合理利用草原资源
- (三)加强行政执法力度,采用全链条管理手段,加强宣传
- (四)创新方法解决草地退化问题,建设人工饲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