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日常公共空间何以变化?——基于乡村小卖铺个案的微观考察
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日常公共空间何以变化?——基于乡村小卖铺个案的微观考察
报告字数:21119字
报告页数:23页
摘要:对于理解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社会变迁,乡村公共空间是透视公共秩序何以维系的重要窗口。通过对乡村小卖铺个案的微观考察,我们从公共性视角梳理了乡村小卖铺作为乡村公共空间的孕育、兴盛与变迁的过程,探讨了乡村社会变迁中形成公共秩序的内在动力机制。研究发现,乡村小卖铺之所以能够延续至今,是因为其承担了乡村社会“公-私”二元结构下的日常消费、信息传播、社会交往及情感依托功能,从而构建起更加日常生活化的公共秩序。乡村小卖铺的公共性意涵虽呈现从集体性转向个体性、从内部性转向外部性的变化趋势,却并非被动地趋于消解,而是能动地适应着乡村社会整体的发展与变迁,彰显了乡村现代化进程中公共秩序的延续与重构。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持续探索日常生活化的本土公共空间建设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章目录
- 一 问题的提起
- 二 乡村公共空间的公共性视角与分析维度
- (一)乡村公共空间与公共性讨论
- (二)公共性视角下的乡村小卖铺分析维度
- 三 对乡村小卖铺的个案考察
- (一)Q村小卖铺的基本情况
- (二)Q村小卖铺:作为公共空间的孕育、兴盛与变迁
- 四 乡村小卖铺的公共性内涵变化与乡村秩序重构
- (一)公共性内涵呈现从集体性转向个体性的趋势
- (二)公共性内涵呈现从内部性转向外部性的趋势
- (三)乡村秩序的重构:能动式地延续与再生
- 五 结论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