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唐宋以来奉贤海岸带的坍涨变化及农业生产活动响应
唐宋以来奉贤海岸带的坍涨变化及农业生产活动响应

作者:吴俊范

所属图书:环境社会学 2022年秋季号(总...

图书作者:陈阿江

出版时间:2022年09月

报告字数:17481字 报告页数:20页
摘要:本文以水利建设和农业、盐业经济活动为中心,对唐宋以来奉贤海岸带的坍淤变化及人类活动响应机制进行了历时性的复原和分析,研究发现:气候冷暖、海平面升降、滩涂涨坍、河流通塞、农业及盐业兴衰这一系列自然及社会经济要素之间存在环环相扣的关联效应。唐宋时期气候温暖,海平面升高,也正是奉贤海岸带潮侵严重、海岸内坍的时期,人们建设坚固的海塘堰坝来阻挡咸潮的入侵,促进了海塘内淡水循环系统的完善与农业发展;海塘外由于缺少足量淡水和稳定的滩涂,农业难以开展,土地利用以盐场为主。明清时期气候转冷,奉贤海岸带进入淤涨期,滩涂农业逐渐占据上风,盐业则加速衰落。淤涨滩涂地带的农业种植结构,早期以种植棉花、杂粮、薯豆等耐旱耐碱作物为主,稻作区只在水土改良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形成。
文章目录
  • 一 奉贤海岸带的“坍进期”与“淤涨期”
  • 二 坍进期的水系、农业与盐业
  •         (一)入海河流阻断与水系内陆化
  •         (二)海塘以内的稻棉及杂粮种植区
  •         (三)海塘以外的盐业生产区
  • 三 淤涨期的水系与农业
  •         (一)滩涂筑圩与引淡
  •         (二)淤涨滩涂上的盐农并存
  •         (三)滩涂地带农业种植的层次
  •         (四)海水变淡促成的滩涂农业化
  • 四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