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少数人群体精神需求的满足促进对多数人群体的积极态度
少数人群体精神需求的满足促进对多数人群体的积极态度

作者:王锦 寇彧

所属图书: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17辑

图书作者:杨宜音 张庆鹏 寇彧

出版时间:2020年02月

报告字数:21800字 报告页数:17页
摘要:根据内群体投射模型理论,认为内群体比其他群体更能代表上位群体的程度即相对内群体原型(Relative Ingroup Prototypicality,RIP)。RIP受到群体规模的影响,当少数人群体认为多数人群体比自身群体更能代表上位群体(例如中国人)时,就会表现出外群体投射(outgroup projection)和较低的RIP。以往研究发现,少数人群体较低的外群体投射(较高的RIP)可促进其对多数人群体的积极态度。本研究要探索少数人群体内群体需求的满足程度是否可以降低外群体投射,促进其对多数人群体的积极态度。以有独特文化的少数人群体为被试(N=118),通过图片分类任务操纵他们的内群体需求(精神需求组/物质需求组/控制组),探讨其对外群体投射和对多数人群体态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少数人群体内群体需求的满足程度能够降低外群体投射,并促进其对多数人群体的积极态度。少数人群体精神需求的满足比物质需求的满足更能降低外群体投射,促进其对多数人群体的积极态度。
文章目录
  • 一 引言
  •         (一)少数人群体的群体投射特点
  •         (二)少数人群体的群体投射影响其对外群体的态度
  •         (三)内群体需求的满足对外群体投射和对外群体态度的作用
  •         (四)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
  • 二 方法
  •         (一)被试
  •         (二)研究过程
  • 三 结果
  •         (一)操纵检验
  •         (二)内群体需求的满足程度对外群体投射的作用
  •         (三)内群体需求的满足对外群体态度的作用
  • 四 讨论
  •         (一)少数人群体内群体需求的满足与对多数人群体态度的关系
  •         (二)内群体需求满足方式与群际帮助的关系
  •         (三)本研究结论的应用价值
  •         (四)研究局限
  • 五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