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主体层面:实现社区化的赋能增效
主体层面:实现社区化的赋能增效
报告字数:21275字
报告页数:28页
摘要:主体是实现乡村新内生发展的关键要素和基础依托,只有当主体足够成熟、内部具有强劲活力、拥有自主实践能力时,其才能在乡村发展过程中不自觉地整合资源、文化、行动以及结构等多重关系要素,推动乡村从不断“失血”转向赋能增效。因此,主体赋能工作对于社区整体的可持续性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新内生发展模式将“能力本位”与“社区为本”相结合,强调社区化的赋能策略,其中具体包括村民个体、群体组织、家庭单元以及社区整体四个主体层面,四个层面是相互统一的,诸如个体层面的自主性培育为家庭发展能力提升、乡村组织化建设以及社区情感共同体打造奠定坚实基础,家庭、组织以及社区层面赋能工作的开展又为个体赋能提供动力支撑。本章将从个体、群体、家庭以及社区四个维度对新内生发展实践中如何进行主体赋能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调研所得进一步总结红河县从主体层面推进新内生发展实践的具体做法与相关经验,以期能够为其他地区开展主体赋能工作提供实践借鉴与理论参照。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个体赋能:村民自主性培育
- 一 思想赋能:自主意识的培育
- 二 主体赋权:自主能力的强化
- 三 思维赋能:自主知识的再生
- 第二节 群体赋能:乡村组织化建设
- 一 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治理根基
- 二 村社自组织建设:激活内部动力
- 三 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激发市场活力
- 第三节 家庭赋能:家庭发展能力提升
- 一 关系赋能:家庭支持网络构建
- 二 技术赋能:家庭生产能力优化
- 三 风险化解:家庭抗逆力的提升
- 第四节 社区赋能:建构乡村社区情感共同体
- 一 社区转型:乡村社会关系网络变迁
- 二 需求导向:打造社区情感动力机制
- 三 情感联结:强化社区内部的关系互动
- 四 系统嵌合:推进社区化的主体赋能